最忧心趋势,年轻一代冷漠,传统技艺如剪纸、刺绣、木雕面临绝迹危机

楚雄 更新于:2025-05-17 06:18
  • puweidong
    最可怕的不是倒闭潮,而是年轻人连看都不看一眼了,你发现没,剪纸、刺绣、木雕这些老手艺在也找不到接班人了,

    云南楚雄的丁兰英算是活明白了。她把彝绣的72种针法玩出花,绣出《星际穿越》主题的宇航员刺绣包,直播间里00后抢着下单。这大姐去年带着1879个绣娘搞出800多款新品,连欧美潮牌都跑来贴牌。要按老规矩,绣娘得是“清清白白的姑娘”,现在她公司里109个残疾绣工踩着缝纫机,绣着赛博朋克风的彝绣卫衣,抖音直播间日销过万——传统手艺的棺材板,硬是被手机屏幕的光照亮了半边天。

    苏州绣坊老师傅死活想不通:牡丹凤凰绣了八百年,怎么现在年轻人说土就土?青海的李永清给出答案——她把高原藏羚羊绣成潮玩手办,皮绣手机壳配上AR技术,扫一扫就能看藏羚羊在屏幕上蹦迪。这招让她带的绣娘从月入八百涨到三千,农闲时大妈们边追剧边绣《狂飙》台词帆布包,订单排到来年开春。那些守着“传男不传女”的老作坊,仓库里牡丹花开到谢了也没人买,倒是李永清的抖音号“皮绣狂想曲”,靠直播绣《鬼灭之刃》角色周边,三个月涨粉五十万。

    景德镇那帮玩泥巴的早悟了。把青花瓷做成盲盒,每个打开都是不同朝代的顶流IP——唐玄宗的手办配杨贵妃茶宠,宋徽宗的瘦金体马克杯搭清明上河图餐垫。00后为了集齐十二生肖茶宠,能把直播间挤爆。反观某些木雕世家,还在雕“花开富贵”摆件,包装盒比爷爷的寿材还老气,别说年轻人,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嫌过时。


    浏阳夏布传人谭智祥算是活明白了。他家的非遗苎麻布料,既给汉服店供货做飘带,又给小米做手机壳内衬。机器裁布,手工锁边,直播间里看着3D打印机“长”出夏布旗袍,年轻人直呼“赛博非遗”。那些骂“机器毁了手艺”的老顽固没想通——没有UV平板喷绘技术,掐丝珐琅早被义乌小商品冲垮了;不靠精雕机处理底稿,老师傅的手抖得连直线都绣不直。

    95后设计师小王在杭州搞了场行为艺术:穿着3D打印的苏绣旗袍,踩着电动平衡车逛漫展。旗袍上绣的不是花鸟,是《原神》角色大招特效,LED灯带随着心跳闪烁。当天赛博绣娘话题冲上热搜,苏州三家快倒闭的绣坊连夜打电话求合作。数据显示,肯为非遗手工买单的Z世代,72%看中“能晒朋友圈”的文化属性,超过半数愿意为独家设计多掏三倍价钱。那些抱怨“年轻人不懂欣赏”的老师傅,该看看自己的某宝店详情页——产品图拍得比遗照还肃穆,详情页文案写得像墓志铭。

    老手艺的抢救现场,有人忙着做人工呼吸,有人忙着写悼词。上海大学那帮搞艺术的玩得更野:让苏绣大师和AI画师对谈,绣娘跟着元宇宙设计师学PS,成品直接上链做成NFT数字藏品。倒是某些“非遗传承人”,领了国家补贴就关起门来绣《百子千孙图》,仓库积压的存货能铺满三条秦淮河。要我说,与其让手艺进博物馆当标本,不如让它穿上AJ潮服蹦迪——死了的才叫传统,活着的都叫潮流。

  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#MCN微伙伴计划# #我要上微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